影像編修【攝影】
◎相機是收集光線的機器
光圈:控制進光的量,光圈越大,進光亮就越多,畫面就越亮。
快門:控制光進來的時間,光進來的時間越長,畫面就越亮。
ISO值:光線的催化劑,添加越多畫面就越亮,但雜訊會越重。
所以光圈、快門、ISO值 對「亮度」的影響
光圈越大,畫面越亮,越小越暗。
快門越慢,畫面越亮,越快越暗。
ISO值越高,畫面越亮,越低越暗。
◎光圈 快門 ISO值 對「影像」的影響
◎鏡頭對畫面的影響
鏡頭的交段單位是mm,數值越低代表拍攝畫面越廣,反之越高則可以拍得越遠。
而在相同的構圖下,廣角與望遠會帶來不同的透視感,常理來說離你較近的物體會比較大,離你較遠的物體會比較小。
廣角則是加強這種特性,望遠則是壓縮這種特性。
簡單來說...
廣角:遠得更遠,進得更近。畫面較有張力。
望遠:遠的沒這麼遠,進的沒這麼近。畫面壓縮感較重。
數位相機上有很多可以調整的拍攝參數,
這些拍攝參數會影響你拍出來的照片,
現在的相機都很聰明可以依照環境自動協助你設定合適的拍攝參數,
你只要負責取景按快門就好,
不過有時候相機幫我們設定的並不一定符合我們想拍出來的效果,
所以如果想要真正隨心所欲地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,
就要懂得適當地調整這些參數。
在討論這些參數之前,先來了解一下照片上的影像是如何形成的?
影像形成過程簡單地說,當外在環境光線透過鏡頭進入相機,
經過鏡頭上鏡片的折射,使光線聚焦在相機內的感光底片或感光元件上,
此過程稱為曝光。
曝光過程中傳統相機使用的底片會感光產生化學變化,
而數位相機使用的電子感光元件會產生電子訊號,
訊號透過影像晶片的處理後紀錄在記憶卡中,就形成了影像。
曝光過程中進入的光線量會影響影像的明暗程度,
當進入的光線量不足,影像就會過暗(曝光不足),
當光線量太多時,影像就會過度明亮(過度曝光),
想要得到適度的曝光量,就必須控制進入的光線總量。
有哪些變數會影響進入的光線總量?
主要受到光圈、快門、感光值、與外在光線總量,等4個要素的影響。
外在光線總量我們暫時不討論,先討論光圈、快門、ISO值。
光圈
英文為Aperture,是一組內建在鏡頭之中可以活動的葉片,
葉片組合有2、4、6、7片等,透過這些葉片開閉的大小,
可以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相機內光量多寡。
光圈值的計算公式為 F(焦距)/ D(光圈開口的直徑)
焦距(Focal Length)的計算單位為毫米mm,
是鏡片光學中心點到底片或數位相機CCD表面之距離。
光圈數值越小代表光圈開口的直徑越大,也就是所謂的大光圈,
反之光圈數值越大代表光圈開口的直徑越小,也就是小光圈。
光圈與光流量的圖解
快門
快門速度(Shutter Speed),快門的功用主要在控制光線進入相機內的時間,
這個時間從 1/8000秒到30秒之間不等,依據相機本身的性能而有縮短和延長。
早期傳統相機採用機械式快門,快門速度受機械應力限制無法有效的提升。
近代大多數相機均採機械電子式快門,反應時間較為精確同時提升快門速度。
ISO值
ISO值即為感光值,是用來表示傳統相機所使用底片的感光度。
感光度是指軟片對於光線的敏感度。當ISO數值愈大時,感光度就愈大。
通常拍照用的ISO值100度軟片,適用於一般光線較充足時的攝影。
ISO值200度或ISO值400度等軟片,感光度較高,適合微光中、動態下使用。
而數位相機ISO值,則是標示其測光系統所採用的曝光基準,
相當於傳統相機多少感光度的底片。
因此,ISO值越低所需的曝光量則越高。
反之,ISO值越高則所需的曝光量越低。
曝光鐵三角
既然拍攝是光與影的藝術,那麼是甚麼控制相片光度?
答案是光圈、快門與ISO值(感光度)。
它們是曝光三大元素,亦有著相互緊扣關係。
光圈、快門、ISO值,是我們不可不知道的攝影元素。
三者都與曝光息息相關,可以稱之為「曝光鐵三角」
留言列表